不传播迷信,崇尚科学,此文章仅代表个人自己的观点,切勿当真。关注“沐牛有料”分享有趣故事和观点
上集说到八十年代初期,霉、日和湾湾的廉价芯片对国芯造成了毁灭性的冲击。上海元件五厂,到1990年,都几乎快维持不下去了。
我们有那么好的半导体专YE系统教育和大量的芯片人才,凭什么要让人家飘洋过海来欺负。我们就是砸锅卖铁,也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!
但是我们当时好些人对半导体的认知还是空白的,脑子里还是大毛灌输给我们的集中攻关模式。认为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,一定会赶上的。
于是轰轰烈烈的三大战役打响了,可是大家忙活了十几年,耗费了上百亿的资金,回头看下,折腾半天,只有一个勉强合格的华虹。好些人不明白,我们的“引进、投产、再引进”有什么错,为什么?
是呀,原因是半导体这个行业太特殊了,特殊在哪里呢?废话不多说,我们先看下,这三大战役都是什么吧:
为了重振芯片产业,我们是咬着牙,憋足了劲,先后推出了531、908和909三大战役。
先说531:就是普及5微米、研发3微米、攻关1微米技术。要说明白531,就得先把铁幕、硅幕、巴统和四方芯片联盟说清楚。
所谓的“巴统”就是“巴黎统筹委员会”,从1949年到1994年,对咱们进行经济遏制和技术封Suo(冷战时期的产物)了四十多年,有人管这个叫铁幕。而这几年霉利国又拉起了所谓的“硅幕”,是通过“四方芯片联盟”(美日韩与湾湾)后来演变成“美日荷芯片联盟”企图把我们排除在芯片产业链之外。这个所谓的“硅幕”现在有愈演愈烈的苗头。
因为我们从始至终都受到“巴统的”严密封Suo,所以当时我们好些企业,只能淘来二手淘汰设备,但在那个买方市场,很多地方一窝蜂的往上冲呀,只要能挣钱,管他什么技术不技术的。
那些年,很多人都觉得外国的月亮圆 。比如那些年,很多行业都喜欢起外国名字,就在今天,好些人还给自己起个外国名字。哪怕用上汉语拼音,都觉得瞬间高大上了。
当时的人们也一样,根本不相信自身的技术,什么都是外国的好,哪怕人家淘汰下来的,也是好的。
芯片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在于:你一定要不停的研发、不停的进步、不停的投钱,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。前面我不止一次的说过,根据摩尔定律,大约每隔18到24个月,芯片的性能就要提升一倍。要想在芯片行业立足,你就得:“越赔越投钱”、“越投钱越赔”、越战越勇。
我们的531战略,随技术的迭代和升级,这些短视的、唯利是挣快钱的厂家,产出的东西,很快就没有市场了。这样一个时间段才想起来升级设备,早被人家落了好远了。轰轰烈烈531就这么失败了。531时期重复建设问题相当严重。但是在散、乱、差被治理后,还是形成了南、北两个“微电子产业基地”。
眼看着一哄而上玩不转了,那我们就重Dian扶持吧,于是908工程开始了。908就是1990年8月的意思,908的目的是:我们想通过五年时间把芯片规格,推进到1微米以下。
1990年8月,我们把华晶电子确定为我国半导体产业战略性发展工程的代表,进行专项扶持。当时给华晶电子投了15亿为了建设六英寸、0.8-1.2微米,年产一点二万的芯片产能,然后又投了五个亿成立数家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公司。
从1988年到1995年,国内一共有五家有相当规模的微电子企业:无锡华晶(742)、绍兴华越(四英寸厂)、上海贝岭、小海飞利浦半导体(五英寸厂),还有一个北京首钢NEC(六英寸厂)。
908因为受到当时体制的约束加上西方的围堵,还是失败了。就说华晶吧,本来成了香饽饽,但是各种审批就花了二年、引进技术又花了三年、建厂施工又等了二年,直到97年才投产。
我们算一下,2+3+2这就是五年,想下我上篇文章里提到,张忠谋为了拿下英特尔的大单,三百多个问题,不到二个月就完成了整改,而华晶从立项到生产用了近七年时间,这时的技术早就过时了。
总结一下就是:908工程,还是没能理解芯片行业的特殊性,败在了摩尔定律的周期升级迭代上。
那时候,我们已发现光引进国外淘汰的技术是行不通的了。随着大毛的解体,巴统正式解散,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。
当时国家咬着外,一次投资超过一百亿开启了909工程,这回的投资,可是建国以来,往芯片领域以前所有投资的总和,能够准确的看出当时我们发展芯片产业的决心有多大。
909工程主要是突破八英寸,直接就建立了八英寸晶圆厂:华虹微电子。从小日子的NEC完成整厂0.35微米技术转移。我们充分吸取了908失败的教训,胡部长亲Zi跑手续,两年就完成了建厂,当年就取得近6亿的利润。我们在紧追制造的先进工艺的同时,也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市场需求。
正当大家感觉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,没想到1996年,我们的909工程还是遭遇到当头一棒,是什么呢?原来“巴统”的17国这回又笼络了一堆国家,凑了33个国家,重新签署了《瓦森纳协定》,开始对我们的电子元器件、计算机、新材料等9大类高新技术实行禁运。
这还不算1998年亚洲金融海啸,让全球半导体市场萎缩,日韩企业抱团对华虹发起了价格战。华虹是咬牙和他们硬磕呀!愣是把进口芯片的八十几元,到2004年降到了八块多。就因为这八块多,我们当时才用上了便宜的手机。
但是华虹虽然在日韩的围堵中,生存下来了,但是远未达到当初我们预期的效果:成为行业领头羊。
我们用531、908、909三大战役,近二十年的时间,先后耗费了上百亿资金,只活下来一个华虹。“引进-建厂-投产-落后-再引进”这个对国外技术断不了奶的怪圈,让我们吃尽了苦头。要想发展芯片产业,一定要走自己的路,尽可能的减少对别人的依赖。
通过三大战役,我们第一步充分借鉴小韩和小新的半导体政策扶持方法;然后让地方充分放开手脚把机会留给了市场;
通过三大战役,我们那些和集成电路、半导体相关的配套产业开始从无到有,慢慢发展起来了,比如电路设计、制造、封装和测试,还有相关配套设施和材料产业等多个领域都有一很大的进步。
我在DI四和DI五篇详细的说了小日子芯片曾经差点把硅谷干成历史。愤怒的霉利国将小日子按地上摩擦,不但拿走了他们的核心资料,还不准阿麦斯与他们合作。两次不平等的半导体条约,让小日子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支柱产业,永无翻身之日。
三星也好不到哪去,因为专LI问题反复被霉重罚,现在基本上被华尔街的金融财团给控制了。
从2019年开始,因为我们的一次护犊子行为,引来了霉利国的制裁(详见我的DI七篇)。华为和中芯国际等全部中招,一次一次的追杀令,让制裁在一直在升级。掐断所有芯片代工企业为我们代工,誓要置华为等民族企业于死地。
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说一下张汝京的艰难创业之路,至于他为什么一定要到我们这建芯片厂,您可以看DI十一篇。
张汝京的老母亲,教育家刘佩金女士,快九十高龄亲Zi陪儿子回来创业,就为了家国情怀。而张汝京身上所有的这些品质,正是张忠谋所没有的。好人往往太善良,张汝京就因为没有重视自己的这个曾经的上司,而反复被张忠谋算计。我们的芯片产业,好像注定要经历这九九八十一难。到底二张之间有哪些恩怨,赶紧接着往下看吧:
在908工程扶持的华晶严重亏损的时候,华晶实在没办法,把厂子委托给了湾湾的茂矽电子的陈正宇,陈正宇还带来了斯坦福的同学苏崇文。
苏崇文一看眼前的乱摊子,当时就想起了一个人,这个人就是他曾经的部下张汝京,建厂他是老本行呀!这时的张汝京刚回国,就赶上了这个好事。他二话没说,撸起袖子就开干,半年不到,华晶就完成了升级改造,这个历时五年的工厂这才终于能生产了。1999年华晶通过了908的验收,但没干多久还是失败了。
有人说科学没有国界,现在看看西方这几十年来,明目张胆对我们的围堵,看哪个人还那么天真!张汝京帮助华晶的事,很快就引起了湾湾的警觉。
1998年,还在睡梦中的张汝京,被一通电话吵醒(当时他还在无锡)。原来是湾湾的同事让他赶紧回来,再慢一步世大就要被李某辉给收拾了。
这里要说明一下,张汝京当时在湾湾建了一个厂叫世大半导体。他当时有一个宏伟的计划,就是先在湾湾建厂,等时机成熟了就来我们这,把成功的模式搬过来。
“建厂高手”真是名不虚传,张汝京回到湾湾,仅仅用两年时间,就整出两座工厂,产量也达到了台积电的百 分之三十。成了除台积电、联电之后的第三大晶圆代工厂。
看到世大这么快的成长速度,张忠谋实实在在的感到了威胁。小样的,在我旁边摆龙门阵,真当我张老邪是空气呀!
张忠谋老谋深算,他觉得只有把世大收回来,晚上才能睡个踏实觉。他开始给张汝京画大饼,没想到小张同学想都没想,直接就把饼给送回来了。想收购世大,门都没有呀!
老张一看,小样!看不出来呀!知道我肚子里的蛔虫有多长呀!搞不定世大,这么多年江Hu,我不是白混了吗。
于是张忠谋绕开了张汝京,开出了一张五十亿美元的天价支票,摆在了世大的股东们面前。当时世大的估值还不到6亿美元,这些见钱眼开的股东们,当时哈喇子就淌了一地。
大家聚在一起,偷偷商量:“要不咱偷偷摸摸的从了老张算了,这好事上哪找去。”
等张汝京知道消息的时候,这些见钱眼开的股东们,早就欢天喜地的把东西都收拾好了,就等着台积电来收编了(他们就这么背着张汝京,把世大给卖了)。
张汝京那个气呀!有啥办法,一人难敌众手,木以成舟,说啥都晚了。但是在收购的ZUI后关头,张汝京直接找到张忠谋:“收购可以,但世大的DI三个工厂一定要建在我们这边,不能变。”“如果你不答应,我就不同意你收编世大!”
小张同学太善良了,他以为那么大年纪的一个前辈,一言九鼎呀!答应的事还能不算数。
可是后来他三番五次的找老张,说起这DI三个厂的事情,张忠谋总是顾左右而言他,想很多方法搪塞过去。
2000年4月,张汝京带着自己90岁的老母亲,还有一百多个德州仪器的工程师和三百多个湾湾世大的工程师,义无反顾的来到了上海。
就在那一年,我们的“半导体之母”谢希德在上海去世了。老先生在半个世纪前突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,把毕生的精力,都献给了我们的半导体事业。
写到这里,我是真的被张汝京给感动了,那种毅然决然的魄力,让人由衷的敬佩。
为了中芯,不但从湾湾带回来几百个技术骨干,还亲自跑到霉利国,苦口婆心的劝回了一百多位在霉的华人技术人才回国。
然后他又凭一己之力,在“瓦森纳协议”的层层围堵中,撕开了一道口子。当时根据这个协议,只能把落后两代的产品卖给我们。这玩意再经过审批、建设、消化、投产,黄瓜菜都凉了。
因为张汝京的特殊身份,他说服了霉利国五大教会,保证中芯的技术,永远都不可能用于军事等领域;然后又说服了霉利国的商务、国防和能源等四部门,这才拿到了0.13微米的生产线,有人说:一个张汝京,抵上一个国家工程,这一点毫不夸张。
万事俱备,中芯国际开始在浦东创造奇迹了,张忠谋隔着海,看着小张同学,后槽牙都要咬出血了。
这可不是我主观臆测,看看张忠谋后来对张汝京的所做所为就知道了。用四个字来形容,就是:“赶尽杀绝”,誓要把中芯掐死在萌芽状态。
到底发生了什么,让张忠谋的阴谋得逞,成功把张汝京哄出了自己辛辛苦苦建的工厂,下篇文章精彩继续……
不知不觉,写了十几集了,终于写到张汝京和江上舟了。 我们的芯片正是因为有了他们,才不至于那么被动。 三大工程,让我们把错误道路全摸一遍,也是好事。 不经历风雨坎坷,哪里会珍惜彩虹的美丽和美好
三大战役,让我们的芯片摸着石头,走过了至暗时刻。 我们的芯片或者说半导体产业,不但要突破“铁幕” 竟然还有“硅幕”,西方从来就没放过对我们的围堵 明白芯片的重要性,就能突破原地踏步的怪圈。 中芯以一己之力,帮我们找回了二十年。 命运多舛,为了遏制我们的发展,人家精心设计的大网,刚刚打开…… 下面文章,值得一看,看看那些年我们的半导体,都经历了什么……
我们的半导体产业,太不容易了!欣喜的是我们很快就会让好些人明白,围堵我们有多愚蠢
友友太厉害了,真的写得太好了!必须支持![金牌][心][心][作揖][作揖][玫瑰][玫瑰][耶][耶][火炬][火炬]